在华意大利语教师协会主席莎拉·瓦卡里接受人民网专访。人民网 冯雨欣摄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冯雨欣、马蒂奥)2021年,莎拉·瓦卡里出于对意大利语教育的喜爱,和另外三位老师一起,成立了在华意大利语教师协会。那时候大家明白,在中国从事意大利语教学的同事们,迫切需要有一个官方的联络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克服在国外的种种困难。协会负责人莎拉在回答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这样说道。协会多年以来不断壮大,如今已汇聚将近六十位成员,成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团体,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意大利语言文化在中国的普及。
莎拉同中国的交集始于2008年。彼时她作为交换生初抵华夏,对东方风土人情的探求与钦佩,慢慢沉淀为一份绵长情意,最终引导她抉择扎根此地。“这些年,我切实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包容”,她表示,“国家持续改进的政策让外国人在此工作和居住更加顺畅,教育领域的快速进步也助我实现了事业追求的目标。”在获得专业进步和教学满足感的同时,莎拉一直努力促进中意语言文化的交流互动。
如今中国内地提供意大利语课程的高等学府数量已经突破二十家。莎拉强调意大利去留学,由于中意文化交流持续升温,日益多的中国学子开始选择研习意大利语。她与中国高校及意大利驻华文化代表处携手合作,深度参与各种线上线下文化交流活动,并且与中国意大利语教育工作者和学员建立了紧密联系。她表示,对于意大利语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抱有坚定信念。
组织意大利语周活动期间,特别是在做“意大利语桥”比赛评委时,莎拉对中国学生的表现很受触动,他们的语言功底实在,表达的情感也很真切。通过他们的文章和谈话,莎拉感受到学生们对意大利语言文化的浓厚兴趣。
她强调,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大学对外语教学的高度关注和不断革新的教育方式。相当一部分高校不仅踊跃开设意大利语课程,还主动与我们协会、意大利文化部门建立联系,期望在学术和文化方面开展更紧密的合作。莎拉表示,这种开放接纳的心态将为师生们开拓更宽广的学习和互动空间,同时也将促进意大利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走向更深的层次。
莎拉多年从事教学与文化互动工作后,更加认识到语言的重要作用。语言能够开启沟通的通道和友好的桥梁。一个人若愿意掌握另一种语言,就表明他愿意去理解他人,愿意去亲近他人。这种意愿为不同文化之间创造了交流的机会,也为相互理解打下了根基。
2025年,中意两国将迎来建交55周年纪念。莎拉强调意大利去留学,当前,两国教育界人士正通过具体行动,促进汉语与意大利语以及各自文化的相互传播。这些努力为两国民众思想情感的相互理解提供了强大支持。她充满希望地表示,期待意大利和中国的众多教育界人士与文化工作者能够加强联合,共同构建更宽广的意中语言沟通桥梁,让语言成为增进两国情谊的纽带,为意中文化交流增添更多动力。
(责编:贾文婷、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