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九个部门包括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发布了一项名为《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其中对中小学春秋假期制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方案,此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现在,这项制度实施得怎么样了?小学和中学的春秋假期怎样安排更妥当? "新华视点"的记者对此展开了探访。
部分地方已出台春秋假方案
官方文件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依据气候状况、生产计划、带薪休假执行情况等要素,合理规划每学年校历和假期安排,尝试增设中小学春秋假期,同时压缩寒假和暑假的时长,以便延长旅游及其他服务领域的消费时段。
记者调查得知,部分省市已出台中小学春秋假期安排办法。广东省佛山市具体安排,2025至2026学年秋季假期从11月12日持续至14日,共计三日;春季假期则设定在劳动节假期邻近时段,为期两天。湖北省恩施州明确要求,春秋两个假期长度至少维持一周,通常与法定假日或周末调休同步。江苏省发布相关通知,提倡具备条件的地方尝试把五一节前三天、国庆节前三天分别当作中小学春季假期和秋季假期来安排。浙江省的十一座设区市全部公布了中小学春秋假期安排办法,使该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春秋假期制度的地区。
今年杭州部分城区的秋假从9月28日开始,市民袁林利领着四年级的儿子前往四川观光。“这次秋假正好遇上国庆、中秋两个假期,前后加起来能休息11天,他们仔细游览了都江堰、三星堆、九寨沟等名胜古迹。孩子对这次旅行非常满意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回到家里总是说在假期里获得的见识比翻历史书更加有意思。”她表示。
今年恩施州利川市的春假与清明节合并,共计五天时间。趁着这五天假期,我们得以避开“五一”小长假期间的旅游高峰期,孩子也能更悠闲地享受春天的美好。一位家长表示。
接受询问的多位已推行春秋假的家长和教师称,这种假期能让家庭避开出行高峰,孩子借此机会更能欣赏到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能得到放松,为后续教学活动储备精力。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教师廖艾平透露,她负责的班级共有54名学生,大部分家长对春秋假的实施反响正面。
春秋假究竟应该怎么休?
与此同时,对于增加中小学春秋假,社会上仍有担忧的声音。
社交平台上,有言论指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学期刚开始休息,就又放假,影响学习状况;网络上有声音忧虑,上班族父母家中孩子独自度长假,缺乏看护可能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也有被问及的家长坦言,当前升学竞争激烈,春秋假期或被当作隐性辅导时间。
记者得知,部分地区在执行计划里规定学校于春秋时节举办文体、社会实践等多样活动,另一些地区则要求学校利用春秋时节开展教师教学竞赛、互动学习等。一位教育工作者表示,负担比平时更重,即便有假期也未能减轻压力。还有被访学生透露,假期期间各门学科均有作业,开学后学校立刻安排检测,这几天几乎都在做练习题。
春秋假究竟应该怎么休?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提供了有益经验。
杭州是内地率先研究中小学春秋假期安排的都市,二十多年的尝试,使得“每年春秋出游一番”变成众多杭州家庭的风俗。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强调,“杭州做法”最关键的方面,是教育机关和学校必须履行好“兜底”职责,增强假期看护等配套功能,不能“放任不管”。
杭州实施多年春秋假期,基础教学成就依然保持顶尖,家长担忧情绪减轻,政策推行遇到的阻碍也相应减少。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负责人薛平这样表示。
恩施州位于山区,与教育发达的杭州存在差异,当地在发展中摸索形成了独特的春秋假期模式。今年春季假期,部分学校安排学生参与“春耕农忙”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并绘制自然相关的记录。秋季假期恰逢收获时节,许多学校提倡学生利用这段时间亲近自然,参与秋季的收割工作。
该校地处乡村,学生中寄宿家庭的孩子占比较大,通过参与生产活动,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局限,有助于学生树立珍惜物品的观念,并提升他们处理日常事务的本领,校长敖超这样认为。
恩施州教育局人员吴振说明,教育机构不允许学校在秋季假期给学生安排任何类型的家庭任务、调研报告等;不针对假期活动开展评估、比较,不强制学校提交汇报内容,以此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细化配套政策避免制度变形走样
专家指出,假期安排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同时能推动旅游和文化消费的增长;不过,接下来必须制定更具体的支持措施,健全监管和规范体系,防止该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偏离初衷。
首要任务是严格执行带薪休假政策,确保父母与子女能够同步休假。
实现春秋假日安排的核心在于清除现有休假方面的阻碍。薛平提出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需要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促使公司机构与学校同步调整休假计划,以便家长能够灵活安排假期。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担任院长职务,他提出一个看法,各地教育机关应该和劳动人事机关合作,共同规划中小学春秋期间的放假时间,目的是让有孩子的职工能够自行决定带薪休假和弹性休假的时间安排。
其次,应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设置假期,避免全国“一刀切”。
辽宁省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常健康表示,国内不同地区气候状况区别显著,若依照当地季节状况调整春秋假期时间,那么人们外出游玩、欣赏景色的感受会更佳,同时也能节省不少差旅开销。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李江涛谈到,各地区的期中期末考试安排以及寒暑假的时长存在差异,春秋假的安排需要依据当地学年的实际状况来决定。例如,沈阳的冬季假期比南方地区要长一些,如果推行春秋假制度,是否能够相应地缩减寒假时长,使假期安排更加合理,并且更贴合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成长特点。
再次,推行中小学春秋假期安排,务必强化各个相关机构的配合,共同推动具体执行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指出,地方文旅、发展改革等部门对推进春秋假持积极立场,但地方教育系统目前态度较为谨慎,大多在观望研究试点地区的做法。“春秋假的实施主要责任在教育系统,然而涉及到的安全风险、教学负担、学生沉迷网络等实际难题并非单一部门可以独立应对,必须强化部门间的合作。”他说。
专业人士还提出,需要明确假期看护服务的费用构成,健全教师休假期间工作报酬的落实措施;同时支持有条件的民间团体安排研学、实地教学等活动,以此增加春季和秋季假期文化娱乐项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