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彭小川著
《汉语拼音法正词基本规则》
选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必看: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第四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著 第2版
《国际汉语教学事例与探讨》《国际汉语教学事例讨论》《跨文化沟通事例与剖析》朱勇撰写
选看: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
第五套初试题目类型剖析 题目类型剖析 354汉语基础(150分)
1.填空:每题1分,共10或11分
2.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3.简答:每个10分,共30分
4.注音:共5分
5.短语结构分析:每个1分,共5分
6.修改病句:每个2分,共10分
7.判断词性:每个1分,共5分
8.错别字:每个1分,共5分
9.造字法:每个1分,共5分
10.字的本义:每个1分,共5分
11.分析部首和部件:每个1分,共5分
12.同义词辨析:每组5分,共10分
13.古代汉语:标点、解释字词、翻译30分
445汉语国际基础教育(150分)
一、文化要略(共40分)
1.填空(10个,共10分)
2.名词解释(2个,共10分)
3.简答(2个,共20分)
二、教育心理学(共30分)
1.选择(5个,共5分)
2.名词解释(3个,共15分)
3.简答题(1个,共20分)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共40分)
1.判断(5个,共10分)
2.选择(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2个,共10分)
4.分析题(1个,共20分)
5.小案例分析(1个,10分/20分)
四、大案例分析(1500字以上,共40分)
出题风格 354汉语基础 题型变化:
1.每年都会有1-2个新题型。
2.21年考察一些扩展内容,考题的灵活性增加。
出题风格:
1.绪论——考小题,考频低。
2.语音——各题型均涉及,考频高。
音调高低有变化,声音强弱有区别,声音长短有区分,声音色彩有不同,基本发音单位有差异,音节构成有特点,语音要素有归类,声母韵母调子有区分,调子种类有划分,语音变化有现象,特殊发音有处理,卷舌发音有特点
3.文字——各题型均涉及,考频高。
(汉字结构单位:笔画、部件、偏旁、汉字笔顺、造字法)
4.词汇——名词解释、分析题。
语言成分、词汇单位、意义内涵、词汇异同等状况,存在不均衡状况,形成条件,核心词汇,特殊用语
5.语法——各题型均涉及,考频高。
(词类、句式、句类、短语、复句、句法成分)
6.修辞——考小题,考频低。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题型变化:
1.总体来说,题型重点变化不大。
2.真题复现率高,也有反压题趋势
中国文化要略:
各章均可能出现小题,全面准备。
第六章、第十章易出现名词解释,第十七章易出现简答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大题集中在四、五、六、七、八、九章。
教育心理学:
这次考试的原题重复程度很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到第九以及第十一和十三章的内容。
总结:
每年都会出现新的题目类型,不过大体上对外汉语考研学校,情况并没有太多不同,主要还是以需要阐述观点的题型为主,目的是检测个人语言条理性和文字组织水平。
专业一现代汉语120分中,语音、词汇、文字、语法占分多,修辞部分考查很少。古代汉语30分,内容相对容易些。
专业二文化科目有40分,引论科目也有40分,教育心理学科目是30分,案例分析科目同样是40分。
4.考察范围广,需额外补充知识点。
真题解析 354汉语基础:
名词解释:语言(2021)
简答题:声母和辅音的区别(2019)
语言:
语言源自社会,伴随其形成而生,随其进步而变,二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2.从结构上看: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音、词汇、语法)
从作用层面而言:器具涉及个体与个体间的互动方式,器具关联个人与群体间的联系,器具体现个人与文化层面的交融状况
声母和辅音的区别:
1.定义
2.划分角度不同:传统声韵学/普通语言学
3.范围不同:ng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名词解释:郑和(2013、2021)
简答题:韦纳的归因理论(2018、2021)
郑和:
1.基本个人信息
2.事迹、航线
3.贡献及意义
韦纳的归因理论:
1.总说:
2.三个特征:(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
3.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第六号 备考心得分享 专业科目一 现代汉语:四到六月份(属于入门学习时期)
必须从头阅读一遍,逐字逐句仔细研读,从而对《现代汉语》形成整体认知,明确各章节的安排,关键在于领会内容。接着要完成教材或相关的基础练习题,一定要透彻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含义。
7—9月(提高阶段)每天高效学习至少8小时
要牢记关键内容进行记忆,同时练习相关试题(包括历年国家考试题目、北京外国语大学考试题目以及其他参考资料)。
尽量保证这个阶段做完全国真题,补充整理知识点。
自己列提纲,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0—11月(巩固阶段)每天高效学习至少10小时
反复背诵,熟记知识点的位置及要点。
刷北外真题,进行分析,掌握重难点,必要时,直接背诵真题。
12月(冲刺阶段)每天高效学习至少12个小时
查漏补缺,通过提纲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作答顺序。
古代汉语: 7—9月:
看《古代汉语》第一、第二册,熟悉重点章节。
做《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翻译、标点、字词)
10—11月:
可以练习同类考题,持续纠正错误题目,或者借鉴其他高校的类似试卷,加以丰富完善。
专业二 文化要略、引论(复习时间同现代汉语)
学习文化要略时,需关注细节知识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要梳理关键内容,以历年真题为核心,借鉴其他高校的试题,以完善知识体系。对于重点章节,比如学术思想部分,要自行查找孔子相关的其他材料,例如《论语》以及礼乐观念。
引言需要构建独立的体系,分项测试涉及领域广,整本书要系统学习,对照往届试题,预备各种题型。简答题和名词解释侧重领会,教学技巧那部分必须牢记。
教育心理学(可以6月开始)
教育心理学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不过各部分要点十分明确,历次考试中重要题目反复出现,务必把历年真题吃透。其他知识点也要有所涉猎,以备不时之需。
案例分析(可以7月开始)
这类案例并非每年都会考查,考察重点在于课堂调控、教学实施等层面。必须进行相关准备。
重要题目每年都会考查,需要先通读“案例三部曲”中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梳理其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反复研读测试卷的参考答案,归纳答题的常用模式。要多次进行练习,设定好时限,确保能够完整地呈现解答过程。
英语
从三月起学习词汇(参考书本、使用软件),每天清晨掌握一个章节,次日回顾前一天的掌握情况对外汉语考研学校,接着学习新章节,或者借助间隔重复法来记忆。
从五月起着手练习历年试卷,保留最近三年的题目。每天完成两篇阅读理解,吃透所有复杂句式,归纳失误题目。
从八月起,着手练习翻译与写作,独立完成,参照答案,归纳优质词汇和精彩句式。
4.十月份开始二刷真题,做近三年的真题,模拟考试。
5.十一月到考试,背诵作文,查漏补缺。
6.每天可以在公众号进行长难句打卡。
政治
1.七月中旬到九月结合视频,过完整本书,并做练习题。
2.九月到十月份,刷题理解知识点。
3.十一月,做模拟题、押题,并进行背诵。
4.十二月,背肖四,也可以背其他老师的押题,明确时政热点。
No.7 时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