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人力资源管理师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人力资源管理师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人力资源管理师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人力资源管理师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太学溯源:从西周上古到如今大学,南京大学烙印几何?

太学溯源:从西周上古到如今大学,南京大学烙印几何?

来源:网络整理 2025-10-12 10:05:29

秦汉以前,《大戴记》中说:“帝入太学,承师问道。”

可见太学,为古代最高学府,以帝师而著称。

太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上溯至西周年代,甚至更早的上古时期,如今,太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大学,不过,当代最顶尖的学术机构,仍然能够看到太学的深刻影响。

南京大学享有盛誉,这源于其历史渊源,其前身可追溯至公元258年建立的南京太学。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大学金陵_南京太学 历史

南京长达两千年的演进历程,在南京大学的身上都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南京太学创立

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是著名的三国动乱时期。

公元229年,孙权将都城设在建邺,宣布国号为吴,这标志着吴国的正式建立,同时也意味着三国分立的格局彻底形成,后世因此将吴国称作东吴。

而孙权建都的建邺,就是现在南京城的市中心片区。

公元258年,正值三国纷争年代,黄皓独揽大权,司马昭攻陷寿春,孙綝遭诛,孙綝又迎立琅琊王孙休登基称帝。

南京太学 历史 _南京大学金陵_ 南京大学 前身

孙休登基之后,推行诸多有益措施,让民众受益匪浅,可以说其执政记录相当出色,除此之外,最能体现其执政成就的,便是首次建立国家学术机构,设立专门传授知识的博士职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京的太学。

南京大学金陵_南京太学 历史 _ 南京大学 前身

南京太学的遗址已经纳入国子监一部分,这是国子监大学的正门

南京太学自建立之初便是吴地首屈一指的教育机构,学生数量最多时超过八千人。

这所学校汇聚了吴国当时最上乘的教育条件,其师资力量由五经博士担任。

五经博士在君主近旁的位置十分关键,类似君主的心腹顾问,堪称国家重金招募的最有才智和学识的专才,这种角色定位从其名称就能明显看出。

五经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堪称中国两千年来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

中国两千年的科举制度、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都深受五经的影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精华》中高度评价五经,他指出《诗经》没有唯一的解释,《易经》没有固定的占卜,《春秋》没有绝对的说法,这说明五经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后人提供了无止境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因此,五经成为代表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的典型代表之一。

那个学位,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官位,核心职责是管理国家典籍文献,辅助职责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为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经各自配备一名博士,这表明五经博士对所研究经书有极深的理解。

因此五经博士,就是五位博士,是当时五经学术的最高代表人。

孙休把南京太学的授课职责,委派给了五经博士,能看出他对这所学校看得很重。

这种看重,尤其表现在南京太学的校长职位上。孙休直接任命韦昭担任南京太学的校长,与五经博士一同,为国家培养杰出的儒学人才作为顾问。

韦昭,也是三国时期一位重量级人物。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太学 历史 _南京大学金陵

韦昭

韦昭是中国古代史上编修史书时间最久的史学家,他早年担任过丞相掾、西安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中书郎等多个官职,始终是位儒学修养深厚的高官,孙休对他非常看重,信任程度很高。

孙休即位之后,起初任命韦昭担任中书郎,这个职位负责管理秘书省下属的著作局,同时让他担任博士祭酒,这个职位是博士团队中的首领,随后指示他负责审核和修订各种典籍,最终计划让韦曜担任侍讲一职,这个职位需要讨论文史知识,整理经典文献,为皇帝提供咨询意见。

这三个官职反映出孙休对韦昭的信任, 尽管在多种政治因素的干扰下, 韦昭未能担任侍讲之职, 但是南京太学的负责人这一位置, 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侍讲。

岁月流转,战火纷飞,南京太学仅有过短暂的停办,其后便伴随南京两千年的起落沉浮,始终肩负起当地顶尖教育的使命,时至今日,这份坚持未曾改变。

南京太学的更迭

公元280年,东吴覆灭,三国纷争的岁月随之终结,不过南京的太学却得以保全,并且持续传承,至今仍然存在。

1、建业太学

西晋王朝取代了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官方史书称之为西晋。晋武帝对原有的南京太学进行了扩充,增设了国子学,并将南京太学改称为建业太学,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国子学的开端。

南京大学金陵_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太学 历史

什么是国子学?

这一领域的开创,显著提升了南京太学的层级,由于国子学充当着教育监管机构与顶尖学宫的角色,因此,原先南京太学所象征的顶尖学宫,从此出发,踏上了教育监管机构的历程。

若要说明建业太学地位的提升,我们从教育人员就可看出。

在五经博士之外,又设置了国子祭酒这一职位,他是国子监的负责人,当时建业太学仅接纳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就读。

建业太学在西晋时期发展状况并不理想,首先存在建校时间短暂的问题,其次招收的学生数量十分有限,最终政治层面的因素也阻碍了其规模扩张,因此建业太学未能形成强大的学术影响力。

2、建康太学

公元291年,西晋遭遇“八王之乱”,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且臭名昭著的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的社会、经济等层面遭受严重摧残,建业太学这所尚未发展成熟的学术机构也因此被迫停办。

公元307年,琅邪王司马睿从北方渡过长江来到建邺,他在此地开创了东晋政权,另外还在鸡笼山脚下设立了建康太学。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大学金陵_南京太学 历史

司马睿

后来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建康太学一直得以良好的保存和发展。

其鼎盛时期,仅教授就百人之多。

祖冲之,就是在这里研究出了圆周率,并简化到小数点后7位。

南京太学 历史 _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大学金陵

祖冲之

3、江宁府儒学到集庆路学,南京夫子庙的基础

那段昌盛岁月过后,便是另一番衰败景象,比如江宁府儒学。

名称的转变就能体现出来,从太学转为儒学,从国子学转为宅院,这是南京太学经历的最低谷时期。

隋唐年代,太学不再设立,转变为国子监,在原本太学的课程上,新添了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南京大学金陵,同时维持了国学和国子学,因此原先的太学馆被降级为江宁府儒学

此刻的国子监,确实名副其实成为权贵学府,仅招收朝廷官员子弟入学,这些子弟需具备相应官职等级。

隋唐年间国子监规模显著扩大,最高负责人称为国子祭酒,副手由司业担任,协助祭酒处理监内事务,司业之下设有丞负责审判相关事务,主簿掌管印章,录事处理文书工作。各学校配备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教学人员,负责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公元一零三四年,北宋景祐元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建造了孔庙,孔庙的地点,位于国子监的北面。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大学金陵_南京太学 历史

孔庙中的南京国子监复原图

元朝期间,原先的南京太学更名为集庆路学,集庆路即为南京在元朝时的别称,因此集庆路学也代表当时南京地区的最高教育机构。

从隋唐时期的江宁府开始,历经元朝的集庆路学,逐步演进和革新,为南京夫子庙的形成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4、大明国子监

明朝将都城设在南京,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让国家负责教育的部门在南京太学的旧址上,创办了国子监,称为大明国子监,到了永乐时期,这个机构被更名为南京国子监,人们也称之为南监。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太学 历史 _南京大学金陵

朱元璋

这时的国子监,走上了人生小高潮。

明朝日渐兴盛,南京国子监发展为全球规模宏大、学问精深的主要教育机构,且接纳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

所以,译学,随之兴盛起来。

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人数,已经多达万人以上。

同时,伴随航海发展,南京国子监后的钦天山上,增设钦天监。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太学 历史 _南京大学金陵

原钦天监天文台复原图

南京国子监的天文学,也因此兴盛。

之后,又在北京增设国子监,史称北监。

清朝迁都燕京之后,北方官学接替南方官学担当最高教育机构,南方官学则沦为江宁地区的府学。

5、 三江师范学堂

清朝末年即公元1902年,光绪皇帝下旨安排,张之洞亲自负责,江宁府学转变为三江师范学堂,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规模最为宏大、规划最为先进的师范机构,它遵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西方科学技术”的理念,慢慢成长为南方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

南京太学 历史 _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大学金陵

三江师范学堂的工作人员

这所学院能够不断进步并日益兴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和书法家,他就是李瑞清。

在他的引领下,三江师范学堂校风端正,进步飞快,为国家造就了一批杰出人才,例如著名画家张大千、著名科学家周仁等,也让东南第一学府名不虚传。

这时的三江师范学堂,簇拥大量优秀的清末名家。

胡钧、缪荃孙、徐乃昌、柳诒徵、 魏光焘、张之洞等人,都为三江师范学堂的发展而辛勤付出,时值晚清政局动荡,国力衰微,外敌欺凌,内乱频仍,正是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刻,所以三江师范学堂肩负着重大的期望与使命。

三江师范学堂持续进步,逐步成长为一所可与京师大学堂相提并论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并且是当时中国师范教育领域的开创者。

历史演进与政坛变幻,促使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多次更名,包括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以及南京大学,合计九个称谓,反映出彼时环境的动荡不安,然而无论政坛风云如何变幻,其前沿的教学思想、庞大的教学体量、周密的教学构造,在屡经坎坷后依然得以完整传承。

6、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时值民国初期,江苏省内的教育单位将三江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始招收文学与自然科学两大专业的学生南京大学金陵,该校与北京、武昌、广州的高等师范学校齐名,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高等师范教育机构。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太学 历史 _南京大学金陵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旧址

在1920年,学校开始招收女学生,此举消除了性别隔阂的陈旧观念,推行了混合性别的教学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解除女性入学限制的创举,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这初次入学的八位女生,包括李今英、陈梅保、黄淑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张佩英,被称作南高师“八朵金花”,尽管人数不多,但女性进入高等学府这一新气象,代表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显著进步。

 南京大学 前身 _南京太学 历史 _南京大学金陵

南高师的第一批八名女生

这八位毕业生,同样为学校吸引更多女学生的行动贡献力量,不负学校的培养,许多人选择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七、南京大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所大学被命名为南京大学,校名一直使用到现在,它是中国顶尖大学联盟C9成员之一,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持续贡献卓越力量。

南京大学金陵_南京太学 历史 _ 南京大学 前身

到2019年为止,成立于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延续至今已有1761年历史,从南京太学到南京大学,仅一字之差,但其近两千年的兴衰更替,以及作为中国顶尖高等学府的地位至今稳固不变,历史长河奔腾不息,留下最卓越的学术殿堂和教育思想,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