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培训专家,怎样设计一堂精彩的培训内容,怎样确保培训成果?诸多疑问都对培训专家提出了具体标准,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较为杰出的培训专家呢?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议题。 一、声音的表达 培训专家的声音表达主要体现在音色、音量、语速以及音调和节奏变化四个层面。这关乎授课者与学员间能否实现有效交流。具体而言,学员能否理解授课者传授的知识,能否认同授课者的观点,能否配合授课者的教学计划。接下来将逐一分析这些问题。 声音特质:主要指发声的质感。 人们最先感知的是声音的特质,是听起来令人不适、缺乏厚度讲师培训总结,还是饱满有力。一般而言,学员们偏爱富有磁性的嗓音,不过这种特质并非人人具备,培训师至少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发音需清晰,音量要饱满,富有力量感;讲话时语气要有起伏变化,该强调时加强,该舒缓时放轻;声音的高低调节,在多数场合是掌控现场氛围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声音的大小和听众的远近有关,人离得越远,说话的声音就需要越大,向远处传递声音时,音量会不自觉地调高,不确定远方的听众是否能听见,可以直接询问;在近处交流时,音量可以适当调低,不过作为培训人员,自己的声音应当比听众感受到的要清晰。发声练习:将右手放在胸前,正好在肋骨下方,注意不要压住。深吸一口气,感觉膈肌是否鼓起?接着屏息一秒,再在呼气时发出“啊”的声音。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音域有多宽广——还没用尽全力喊呢!再来,深吸一口气,用类似吹灭蜡烛的气流慢慢呼出。持续重复这两种技巧,让你在不提高音量时也能增强音质。说话的快慢程度,就是指说话时每个字吐出的速度,这决定了别人能否听清楚你说的话。做培训的老师,说话的速度通常情况下,应该维持在每分钟120到150个字。假如超过了这个限度,很多听众就会听不清楚你说的话。如果慢于这个限度,听众可能会觉得说话太快,感觉不舒服。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和说话时的思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熟稔演讲内容的发言者,在阐述不同议题时,其吐字速率也会随之变化。譬如,他们谈及核心观点或关键难点时,节奏会放缓,而讲述趣闻轶事或进行收尾时,则加快语速。以下为若干演讲要点:观点越是繁复、庄重或意义深远,语速需相应迟缓;反之,若内容轻松、诙谐或激动人心,则吐字应更为迅捷。注重声调的起伏变化,也就是要调控演讲中语句的快慢节奏和音量强弱。调整声音的起伏,能够显著提升讲话的整体感染力,如果始终维持单一的音调和语速,即便内容本身很清晰,也很难激发听众的兴趣,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方式会阻碍说话者有效传递信息,导致听众无法把握培训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意图,而真正的交流恰恰需要以此为基础。二、培训讲师的核心能力 培训讲师的核心能力在于有效应对学员的两大基本诉求:即能否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能否让学员获得新知识。要切实满足这两大诉求,培训讲师需要通过三项关键能力的提升:提升观察力、锻炼表达力、增强行动力。观察学员反应,讲师需要根据互动情况,判断学员遇到的困难,评估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调整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最终使学员认同讲师的见解和做法。对于培训师而言,敏锐的洞察力是必备条件,同时它也是专业水平提升的终极目标。要成为出色的培训师,必须能够迅速把握课堂氛围,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评估他们对讲师的信心水平,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授课经验积累和深入的教学反思才能实现。提升口才能力,这个目标相对容易理解,关键在于知识储备,必须精通所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预先思考并准备好学员可能提出的各种疑问。该表达时就表达,该启发时便启发,要讲述故事就讲述故事,要举例说明就举例说明,准备务必周全。还应擅长营造课堂氛围,在气氛低沉时讲个笑话,在互动环节妙语点评。说话声音要温和,让学员乐于接受,不能过于强硬,还要能持续四、五天每天七小时授课,声音始终保持洪亮动听。专业教师进行腿部锻炼,有时需要连续几天授课,授课过程中教师保持站立姿势,而学员则坐着听讲。连续几天后,身体可能会感到不适,尤其是腿部容易疲劳。因此专业教师应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维持充沛的精力,缺乏良好的体力,不仅会损害教师形象,还会影响授课水平的展现,更会阻碍与学员的有效交流。优秀的培训讲师在培训过程中并非只扮演一个角色,而是要承担四个不同的职责:教师、演员、教练、咨询顾问。首先是教师这个角色,其核心任务是传播知识、教授技能、解答疑惑。作为教师,培训讲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授课方法,无论是教导学员如何为人处世,还是传授销售、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像老师一样严谨专业。能够编写课程内容 培训讲师所授课程需具备条理性和清晰度,类似教师的授课计划,每门课程都要有一个核心,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完整讲解,绝不能随意堆砌内容,既缺乏中心思想也不够完整。培训讲师虽然多数并非师范院校毕业,也缺少系统的授课训练,但依然必须具备像教师那样清晰透彻的表达技巧,这是他们的基本素养。他们需要深入剖析每一个观点和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清楚,无论内容是艰深复杂还是简单明了,都要确保学员能够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成年人往往难以接纳他人的见解或做法,由于他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体系,这些体系过去曾助其取得成功。当如今他们参与培训,接触新的模式时,会本能地、无意识地,对讲师所讲内容产生排斥。他们会质疑:“果真如此吗?难道是这样吗?我这边并非如此,”从而削弱培训的成效。因此讲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精确地了解学员的期望。根据这些期望,提供匹配的培训材料,这样培训的成效才会显著。如果讲师不顾学员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知识,那他只是学校的普通教师,而非专业的培训师。专业的培训师是在学员做好了准备时才传授知识,这样的知识传递才能契合学员的需要,从而具备真正的价值。不清楚学员需要什么、能吸收什么,却进行单向输出,当学员无法领会时,这就是灌输式教学!此类导师十分危险,容易遭遇部分学员的质疑,学员仅是获取了些信息,实际能力毫无长进,其成效与阅读书籍相差无几。第二位角色:表演者 教学导师的工作,不仅在于讲解内容,更关键在于引导学员吸收内容,讲解和吸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好比同堂听课的学生,最终学到的知识多少大相径庭,讲解仅是输出的环节,吸收才是内化的过程,如何让学员真正消化、记住并运用所授内容,正是对教学导师的考验。培训师要像表演者那样持续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我观摩过许多培训专家的授课,他们大多动作幅度很大,神态生动甚至过度,这种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恐怕大多数人难以接受,但在培训环境中,讲师必须借助这种“表演”,此时他们已不再是课后的“某老师”,而是课堂上的表演者,需要用这种手法不断引导学员的注意力,让学员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中去。授课专家的装扮往往类似舞台表演的服装,课堂上的即兴歌唱和肢体展示都表明了讲师扮演的角色是表演者。课程以表演形式呈现,实际上学员对讲师所传授的理念概念和专业知识并非一无所知,那么讲师存在的必要性何在呢?同样的内容经由不同人口中讲述,或者采用不同措辞呈现,给人的感受往往迥异。专业的培训专家能够为这些知识赋予精美的形式,原本平凡的道理或见解因此变得引人注目,仿佛是珍贵的忠告。经过培训专家的阐释,这些知识让接受者觉得极为关键,从而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会深刻铭记,这正是培训想要达成的效果。第三位角色是教练,培训讲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关键的是发挥教练作用,学员的成长和锻炼贯穿整个培训环节,比如户外活动,实践式学习、互动游戏,这些都能提升学员的技能。讲师必须协助学员,指导他们,促使学员亲身实践,融入培训任务中。展现指导者的模范作用 培训过程中不仅进行理论阐述,还运用实践教学方法,比如电脑应用培训,很多操作环节都需要指导老师亲自演示。展现导师的细致教诲,杰出的培育专家对学员学问的领悟比较在意,好比前文所述的电脑应用课程教育,部分学员领悟较缓,此时培育专家就必须和颜悦色地引导,持续帮助,直至各位学员都能纯熟运用。教练的严谨态度在训练过程中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培养学员协作精神的环节中有一个游戏叫做“我们是一家人”这个游戏需要学员们手拉手围成圆圈,一边喊着“我们是一家人”的口号,一边同时蹲下或者站起来要求整个圆圈的学员保持完全相同的节奏很多时候学员们分属不同的部门甚至不同的公司很难做到彼此配合,而指导老师则规定必须做到动作完全相同才能结束当天的训练,否则将一直练习下去。这种严谨性充分说明培训导师不仅传授学问,也对学员进行锻炼。第四个职责:专业顾问出色的培训导师同时扮演着企业专业顾问的角色,能够依据公司情形提供培训方案及培训核心的参考意见。资深培训导师需拥有高阶的专业学问和深厚的实践经验,他们应当是本人所在行业的权威人士,不是机械地复述内容,而是对学问、技巧进行灵活的运用,讲课时能够广泛引用实例进行详尽的说明,碰到学员提出的具体疑问也能凭借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给出精准的回应。咨询顾问拥有分析疑难和提供指导的作用,培训讲师既然传授学员处理难题的方法和手段,那么自身必须对这些方法和手段非常精通,还应该在处理公司实际难题时展现出专业水准。学员常在课程结束后针对个人遇到的困惑,就所学知识向讲师咨询,期望获得解答讲师培训总结,这种情况下需要讲师准确把握问题症结,并给出解决方案或指引思路,此外,多数培训项目在启动前,讲师必须先了解企业或学员的具体状况,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与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