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自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专科培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本科培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公共课培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学考试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自考365自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 > 自考 > 高考开考!温州科举辉煌:7位状元7位榜眼,成就非凡

高考开考!温州科举辉煌:7位状元7位榜眼,成就非凡

来源:网络整理 2025-10-12 17:05:50

高考正式开始,在此,三十六坊君向各位考生提前道贺,愿他们考试顺利,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人生理想!

温州历来孕育众多商贾,当地民众重视文化教育也由来已久,早在宋代就享有“温地人才辈出,位居东南之冠”的美誉。在历史上,温州地区先后诞生了七位文科状元,这一成就十分引人注目。

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第一名固然非常突出,第二名同样也是杰出人才。根据相关资料,温州还产生过七位第二名,其中宋代有五人、明代有两人,而且这些人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名声一点也不比第一名差。

南宋时期与温州人有深厚渊源的名相周必大,曾留下诗句言道:状元无需羡慕官位显赫,榜眼往往能身居要职宰辅之位。

此番话语实属老练持重的宰相风格,温州地区冒出的那些榜眼,确实应验了周必大的论断,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历史上榜眼

叶适是温州首位获得榜眼称号的人,他属于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被称作“宋代浙学最终一位领袖和集大成者”。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高考状元

陈宜中是温州本地的首位宰相,同时也是南宋时期的末代宰相,被看作是温州民众迁往海外时的引领者。

卓敬是历史长河中备受推崇的忠臣典范,在“靖难之役”那场动乱里,他坚守节操最终惨遭屠戮,朱棣听闻后不禁感慨万千,直言满朝文武三十年栽培,总算没有辜负君主的期望,毕竟只有像卓敬这样的忠义之士实在难得!

王瓒享有极高声誉,被称作“学识超群,堪称典范”,他编撰的弘治版《温州府志》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资料,这部地方志被公认为温州地区最杰出、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志书。

本期,三十六坊君以高考为引,追忆温州当年涌现的那些出色的榜眼们。

古代帝王于皇宫内的殿堂实施选拔人才的考核,称作殿试或廷试,其中最顶尖的三位被授予进士及第的荣誉,首位被称作状元,次二位为榜眼和探花,这三人并称为三鼎甲。

榜眼这个称谓,最初是百姓间的叫法,意指榜单上排名靠前的考生。起初认为榜单总有两人,所以第二第三名都称为榜眼。后来第三名被称作探花,榜眼就变成了殿试中一甲序列里第二名的固定名号。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中状元群像

温州历来享有“东南邹鲁”的美誉,在科举发展历程中,温州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历史上,温州共诞生了七位状元,他们分别是徐奭、王十朋、木待问、赵建大、周坦、徐俨夫、周旋。

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历史上榜眼

温州的榜眼同样不逊色,其官职地位和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要胜过状元。宋代温州共有五位榜眼,他们分别是叶适、陈棅、陈求鲁、林公一、陈宜中。

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宋季三朝政要》中关于林公一一事的记载

叶适和陈宜中最为出名,另外,陈棅担任过严州知州,陈傅良评价他“才能出众学识渊博”,为人不张扬;陈求鲁曾经是左正言(监察御史)和大理寺少卿,以直言不讳和清廉著称;林公一廷才华横溢,本应是当年的第一名,却因为权相丁大全拉帮结派被排挤到第二,当时流传着“今年廷对多徇私舞弊,只有林公一个公正”的谚语。

明代中榜眼者二人,即卓敬、王瓒,两人都曾名噪一时。

浙学领袖:叶适

叶适生于1150年,卒于1223年,其字为正则,别号是水心,晚年时在温州城郊的水心村安家,因此世人常称他为水心先生。他作为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是永嘉学派的最终完成者,并且得到了明代思想家李贽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是能够治国安邦的贤臣。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历史上榜眼

叶适像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少年时期,叶适就和永嘉学派的著名学者陈傅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岁那年,叶适三次前往学者如云的婺州求学,在那里结识了陈亮,并向吕祖谦请教学问。27岁那年,叶适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周必大,在周必大的推荐下,他参加了漕试,并成功考中举人。

南宋淳熙五年,也就是1178年,叶适时年二十八岁,参加了礼部的考试,最终取得了进士榜眼的优异成绩,位列第二。他在这漫长的仕途生涯中经历了多次起伏温州高考状元,曾担任过代理工部侍郎以及吏部侍郎等重要官职。

嘉定元年,叶适回到家乡,致力于写作和教学活动,成为知名的教育工作者,为永嘉学派建立了理论基础和学术地位,叶适把永嘉之学称作“制度新学”,主张通过制度变革,处理社会难题,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他排斥“义利分离”的观点,汇集永嘉学者的思想精髓,进行系统整理,使永嘉学派达到顶峰,被称为“宋代浙江学术的最终代表和综合者”。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先生别集》《习学记言序目》等诸多经典作品。离世之后,获得“光禄大夫”的追赠,并被赐予“文定”的谥号。

温州第一位宰相:陈宜中

陈宜中,生卒年不详,大约在1282年之后去世,字与权,是永嘉(今龙湾)一带的人氏。他出生在温州城内,具体住址在城外城南厢的相儒坊。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高考状元

陈宜中像

陈宜中年轻时家里很穷温州高考状元,不过他很有才能,史书记载他“天性聪明”。他在太学读书时就很有名气,宝祐四年(1256),他和刘黻、林则祖等人一起,加上黄镛、曾唯、陈宗,联名给宋理宗写信,指责权臣丁大全,结果被取消官籍,被称为“宝祐六君子”。

宋理宗景定三年,陈宜中考取进士,获得榜眼名次,由此踏入官场生涯,历任绍兴府推官、福州知州等职,逐步升迁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枢密使兼代理参知政事、右丞相、左丞相等高官职位,陈宜中为官期间作风廉洁,曾在福建地区担任地方长官,虽然主政时间不足一年,但《宋史》仍称赞他“治理地方深得民众拥戴”。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祭祀陈宜中的福州林浦古村宋丞相陈公祠

南宋德祐二年二月,临安即将失守时,陈宜中护送益王和广王向南方迁移。根据史书记载,广王和益王经由海路前往温州,两人在温州江心寺暂住,苏刘义和陆秀夫随后赶到那里会合。当时陈宜中正停泊在清澳门的船上,这些人前往拜见他,一同商讨恢复宋朝的计策。大约在景炎二年年底,陈宜中启程前往占城(今越南南部),目的是为迁往占城建立朝廷做好安排。南宋王朝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祥兴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2月,崖山海战中,陆秀夫抱着幼主跳入大海,从此南宋彻底覆灭。

至元十九年,即1282年,元朝军队攻占了占城,陈宜中于是逃往暹罗,也就是现在的泰国,试图借助当地兵力来恢复自己的国家,但最终未能实现这个目标,后来在暹罗因为忧愁和愤怒而去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陈宜中客死他乡,被一部分人当作是“叛逃者”,因此围绕他产生了不少争论。在陈宜中坚持抗元的最后驻守地福州,当地百姓始终将他当作庇护一方的神圣,闽地流传着“秉持公正之心效仿龙图(包拯),义气深重堪比山丘的陈宜中”的谚语。福州林浦古镇还修建了“宋丞相陈公祠”。

忠贞名士:卓敬

卓敬(?—1402),字惟恭,号海幢,瑞安卓岙人。

卓敬年少时天资极高,阅读能力超群。根据明代刘球所著《卓忠贞公敬传》所述,他“天生聪慧过人,才思非凡。看书能同时看十行,过目不忘,从此不再反复阅读。”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高考状元

江心屿卓公亭旁的卓敬像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卓敬在殿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位列第二,后来被任命为户科给事中,之后又升任户部侍郎职位。卓敬为人刚正不阿,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的不足之处,他曾经秘密上书建文帝,提出将燕王朱棣迁往南昌的建议,以此来消除潜在的威胁,但这个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取皇位之后,卓敬因为不肯屈服而被处死,他的整个家族也受到了牵连,被满门抄斩。抄没那天,屋里静悄悄的,没有金银财宝,只有几幅字画,这让朱棣也忍不住称赞:“国家供养读书人三十年,总算没有辜负君主,只得到一个卓敬!”

温州历史上榜眼_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

江心屿卓公亭

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历史上榜眼

《明史·卓敬传》中说他为人正直坦荡,相貌堂堂,口才出众,对天文地理、法律历法、军事刑法等各方面知识都有广泛研究。他在写作方面也很有天赋,文章精妙奇特,气势流畅,与他的为人十分相似。卓敬一生写了五十卷诗文,如今瑞安玉海楼还保存着《卓忠毅公遗稿》这一部作品。后人把他当作“瑞安四贤”之一来敬仰。

四海师模:王瓒

王瓒生于一四六二年,卒于一五二四年,名思献,别称瓯滨,是当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殿前村人士,死后被追赠文定之谥。

明弘治九年,王瓒参加会试成功,考中进士,在殿试中又被皇帝钦定为第一名榜眼。王瓒因此得名“榜眼王”,五马街地区曾树立“榜眼”、“祭酒”、“尚书”三个牌坊来纪念他。

温州高考状元_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_温州历史上榜眼

王瓒家庙

王瓒在弘治、正德及嘉靖年间,先后供职于翰林院、国子监和礼部,官阶升至礼部左侍郎,后受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品级为正二品,与现今教育部部长同级。他两度担任国子祭酒,四次主持礼部会试,参与编撰国史,为皇帝讲解经书,著述颇丰,在文化教育领域建树颇多,被称作“学识超群,天下楷模”。

王瓒毕生著述颇丰,流传下来的有《正教编》、《瓯滨集》等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瓒曾参与编修国史和《会典》,因此在弘治十六年,温州知府邓淮邀他联合蔡芳共同编纂《温州府志》。这部明弘治年间的《温州府志》,收录了丰富珍贵的温州古代史料,被称作最杰出最详尽的温州地方志书。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