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自1月14日启动,到2月22日终止,历时40天,启动时间较往年提前,预计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动将展现“外部持续上升,城市内部相对稳定”的态势,旅客总出行量预计为4961万人次,较去年增加14个百分点。
特点一:今年新增交通变量
今年本市主要涉及4处铁路运行调整。虹桥交通中心,旅客数量将略有上升,小型车辆通行等候时间会延长;上海铁路南站,自沪昆高速铁路迁移到此站后,运营状况一直保持稳定,但预计在客流高峰时段,旅客数量会从原先的五万增加至十八万,周边地面道路和沪闵高架的交通量也会相应增大;松江火车站,当前旅客流动较为平衡,但预计在客流高峰期,部分外围道路的通行负荷会增强;新投入使用的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在出行高峰时段,线路沿线站点及邻近道路的车辆通行量将十分密集。
特点二:自驾出行流量增加
根据相关机构分析,全国层面今年春运期间以私家车出行为主导,比例高达八成,这类车辆引发交通风险的概率较大。回顾过去三年的春运交通事故记录,多数事故源于车辆未维持安全间距,或未让行优先通行者,还有不少涉及违规变道行为。各位市民朋友们外出时,务必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超速行驶,注意互相礼让,保证出行平安。
特点三:客货运输增多
春运时段,各类客车及合乘车辆使用频率显著提升,能源供应与生活物资的运输需求高涨,客货交通混合行驶,安全隐患随之增多,特别是重型货车引发的事故危害性明显增强。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三年该市春运期间,涉及公共汽车、公路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以及货运车辆的事故累计超过四千起,导致四十五人丧生。当前,乘客常不系安全带,客车常超载,货车也常超载,这些违规行为依旧普遍2025年春运是几号到几号,大型货车未按“右转必停”规定行驶导致事故的情况也时常出现,整体事故风险居高不下。
特点四:节后返程流量较高
根据分析,节前出行人流最密集的时段预计出现在1月25日,即腊月廿六,每日大约有10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节后返程人流最集中的时间预计在2月4日2025年春运是几号到几号,也就是正月初七,以及2月15日,即正月十八,其中正月初七的到达人数约为104万人次,比去年增长了5%。根据相关数据,节前出行期间的事故占春运期间事故总数的39.2%,日均发生事故1880.6起;节后返程期间的事故占春运期间事故总数的52.7%,日均发生事故2051.9起。近三年春运最后十天的事故较为集中,占春运期间事故总数的33.2%,日均发生事故2284.6起。提醒市民注意行车安全。
春运期间安全出行提示
(一)关注预警信息,做好出行规划
今年春运期间,本地的气温比往年的平均要高一些,下雨的次数也少一些,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会出现短时间的低温和结冰现象,那个时候郊区的一些公路,靠近水边的道路,还有隧道和桥梁这些地方,以及快速路上的弯道,可能会因为路面变得湿滑或者结冰,或者是因为视线突然变得很不好,从而带来开车时的安全隐患。动身前,务必留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气象机构等发布的出行资讯,依据天气状况、交通管理举措以及道路运行实况,预先制定行程安排,合理变更行动方案。
(二)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安全驾驶
行动中,所有路上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规,坚持规范行驶、小心操作,主动保持顺畅的交通环境。春运时段亲友欢聚常饮酒,司机务必谨记“喝酒莫驾车,驾车莫喝酒”,同时要防止过度劳累驾驶,不能超速行驶,不按规矩让行,更不能随意变道这些容易引发事故的行为;拉货车的师傅不能违规载客,也不能超载,经过路口时一定要记着“右转先停稳”;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外出要依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的指引行动,按规定戴上安全头盔、系好安全带。
(三)快速处置现场,避免二次事故
涉及车辆可行驶而人员未受伤害的事故,需依照《上海市机动车物损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中的相关条款执行,借助“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交管12123”这类事故现场便捷处理途径,固定好相关证据后要立刻离开现场,然后开展事故处理和相关保险理赔工作,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事故,必须遵循“车辆停放在路边、人员迅速撤离、立即拨打报警电话”的步骤,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以此避免再次发生事故以及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拥堵情况。另外,务必要求司机行车前确认轮胎气压是否正常,察看灯具是否正常工作,把三角警示标识放在方便拿到的位置,以便必要时能够迅速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