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1958年7月,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前身,即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蚌埠开展了援建工作,成功建立了蚌埠医学院。到了2023年,该学院正式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该校为国家首批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院校,亦为教育部认定的硕士研究生推免制高校,同时还是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此外,该校还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院校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院校。在安徽省,该校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设立了博士后岗位。同时,该校与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
蚌埠,这座淮河流域关键的交通要地,是学校的所在地。它紧邻绵延千里的淮河,汲取着山水滋养的灵气,传承着杏林济世的声誉。学校拥有龙子湖、治淮、宏业、淮上和高铁等校区,占地面积超过1700亩。它不仅是安徽省的园林式单位和绿化示范单位,还荣获了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的称号。
学校目前拥有近6000名教职医护员工,其中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员工,其中专任教师有995名,其中教授171位,副教授371位,硕士生导师有1313位,联合培养单位的博士生导师有29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23位,而持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则有590位。学校拥有一批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其中包括60多位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3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84位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级特支计划成员以及江淮名医;还有4位皖江学者。该校设有两所直属医院及九所非直属医院,负责为皖北地区约3000万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其服务范围覆盖了淮河流域及邻近省份。
该校设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涵盖30个本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人数超过12000名,硕士研究生人数则达到3100名,其中包括留学生。在ESI全球排名中,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均位列前1%。学校设有三个国家级的一流本科专业,一个特色专业,一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十二个省级特色(包括一流和品牌)专业,以及十一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此外,学校还拥有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四个省级重点学科,三个省级高校高峰(培育)学科,三十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以及两个省级特色专科。同时,学校配备了四个省级诊疗中心,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两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以及十一个省级平台,包括省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还有五个教育厅平台,如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此外,学校还拥有一家国家级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和九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三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两个省级及以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近年来承接了1025项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科研任务,其中包括32项国家级项目;荣获了43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项,其中囊括了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取得了328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发表了2471篇SCI、SSCI检索收录的论文,其中3篇发表在《Science》和《The Lancet》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还主编了13部国家规划教材,参与编写了42部,并公开出版了《蚌埠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和《中华全科医学》三种学术期刊。学校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陆续与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在内的多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坚定不移地秉持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政策,致力于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核心使命,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和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近些年,出现了诸如“最美列车女孩”林雪、在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勇敢跳下公交车救起路边晕倒老人的计星胜、遇到伤者主动伸出援手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令人感动的优秀个体。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多次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有众多师生被评选为“安徽好人”。
学校对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培养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对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致力于持续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蚌埠医科大学自1979年起正式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目前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六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该院校还拥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医学技术、应用心理以及生物与医药等八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类别。目前拥有1313位硕士生导师,以及29位来自联合培养单位的博士生导师;此外,还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兼职导师团队,其中杰出的兼职导师名单可参考《蚌埠医科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校扩大了与国内外顶尖机构共同培养研究生的规模与强度,深化战略协作,优化联合培养与协同创新体系,采取跨学科、跨院校以及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式,致力于培育和塑造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蚌埠医科大学相继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超过二十家培养机构搭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合作的双赢以及创新的协同。该院校研究生培养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其中85%的毕业生在三级甲等医院或高等院校任职,整体素质颇受好评,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
六十六载间,该校积极倡导“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恪守“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延续上二医的优良传统,经过长期的办学探索,逐渐形成了“巩固基础、坚守教育、传授知识、传承经验、反复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成功造就了超过15万名卓越的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中包括了以刘德培、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范先群等五位院士为首的医学领域的杰出领导者,同时还有诸如教育部长江学者卢洪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得主卜军等众多杰出中青年学者和医学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奖章”得主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为提升民众的健康水平、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招生说明
(一)招生方式、学习方式
蚌埠医科大学2025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将实施常规考试和推荐免试两种不同的录取途径。招生对象的学习形式分为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两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全脱离工作岗位,全身心在学校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即在规定的学业年限内蚌医录取分数线历年,一边从事其他职业或参与社会实践,一边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灵活的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性质的研究生学习。此类研究生的招生与录取,将依照国家的统一规定,遵循一致的政策和标准,并由学校统一负责执行和组织实施。依据社会需求自主选定各类学科研究生的教育模式,针对培养需求分别确立培养计划,协调推进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进程,坚守统一的质量标准,确保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享有同等的质量水平。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及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之际,学校将依照国家相关法规,依据其学习年限及学术成绩,颁发相应标注学习形式的毕业证书;若其学术水平符合国家及蚌埠医科大学设定的学位要求,则有资格申请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上保持一致,所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地位,并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报考蚌埠医科大学采用非全日制培养计划的考生,一旦被录取,将不会进行户口迁移、档案调动、组织关系转移、住宿安排,且无法享受国家和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
(二)招生计划
2025年,蚌埠医科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037名。该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仅作参考,具体招生总计划以及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计划数将依据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正式计划执行。受推免硕士生录取情况或正式招生计划变动影响,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将作相应调整。
(三)报考条件
报考者需满足国家设定的基本报名资格,并且需契合蚌埠医科大学招生简章中关于报考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特定要求。对于欲报考临床医学学术学位或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应届生,他们必须在2025年7月31日之前取得学士学位,而对于往届生而言,则需已拥有学士学位。此外,学校不接受专升本、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的本科专业考生进行报考。报考蚌埠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的考生,必须是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或符合报考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条件的应届或往届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同时,他们的执业类别需与所报考的研究生专业对应的执业类别相匹配。报考蚌埠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的学生,须为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口腔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是具备报考该资格的应届或往届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同时,他们的执业类别需与所报考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对应的执业类别相匹配。
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以及已经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均不得报考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而那些选择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自退出培训之日起的三年内,不得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身份重新加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蚌埠医科大学接受教育部指定具备推免资格的高校所推荐的杰出应届本科毕业生,无需考试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此类推免生需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推免服务系统”进行报名,该系统网址为http://yz.chsi.cn/,简称“研招网”。关于具体报名要求,请查阅蚌埠医科大学发布的2025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四)报名
详见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公告》
(五)初试
1.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22日。
初试的科目包括101号思想政治理论、201号英语一、204号英语二以及306号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这些均为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关于这些科目的具体考试内容,请参考教育部制定的统一考试大纲。至于其他科目,则由蚌埠医科大学负责出题,相关考试要求请查阅附表2。
(六)复试及录取要求
蚌埠医科大学将依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对复试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方式进行规定。同时,复试的具体办法、录取标准以及各专业和方向的招生计划等详细信息,也将在复试前通过校园网对外公布。
(七)报考材料及证件审查
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复试阶段及入学注册期间,将对考生提交的报考资料与证件进行细致核查。考生所填写的信息、提交的资料以及提供的证件必须确保真实无误。对于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一旦核实,将取消其报考、复试及录取资格,或予以开除学籍,并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后续处理。
三、招生奖励政策
我国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评审依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及分配的指标,金额设定为每人每年两万元。
设立国家奖学金制度。该奖学金的金额设定为每人每月600元,并且年度发放周期为10个月。
3.设立学业奖学金。
新生入学可申请学业奖学金,其中一等奖学金金额为12000元,二等奖学金为6000元,三等奖学金则为3000元。
蚌埠医科大学对第一志愿录取其基础医学专业的新生,将授予一等奖学金。
②第一志愿录取蚌埠医科大学其他专业的新生,享受二等奖学金。
③其余的新生均可享受三等奖学金。
推免生查阅了蚌埠医科大学发布的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推荐免试的相关通知。
二、三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共设有三个等级,具体划分及设置情况具体如下:
①临床(口腔)医学研究生
在校生中,获得一等奖学金的比例为10%,该奖项的奖金为1.2万元;二等奖学金的获奖比例达到20%蚌医录取分数线历年,奖金为0.8万元;三等奖学金的获奖比例是40%,奖金为0.4万元。
②非临床(口腔)医学研究生
在校生中,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的比例为10%,该奖学金的金额为1.2万元;二等学业奖学金的获奖比例为20%,其奖励金额为0.8万元;而三等学业奖学金的获奖比例高达70%,对应的奖励金额为0.4万元。
本校对优秀毕业生给予奖励措施,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若被蚌埠医科大学录取为第一志愿,并且其本科阶段在本专业内成绩位列前15%;亦或为报考蚌埠医科大学且来自“211”、“985”重点高校的杰出应届本科毕业生;又或为推免生,一旦入学并正式注册学籍,学校将一次性发放2000元奖励。
学校设立“助教”、“助研”以及“助管”等岗位,旨在为研究生提供经济支持,每月津贴为300元,且该津贴按月进行发放。
四、学习年限及学费
蚌埠医科大学所录取的全日制研究生,其学习时长通常设定为三年。在该校,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定于每人每年8000元;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学费则设定为每人每年10000元。
五、联系方式:
招生热线: 0552-3178336、3175107
传 真: 0552-3179907
监督电话: 0552-3175027
地 址: 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
邮 编: 233030
电子信箱: bbmczsk@126.com
若本招生简章内容与上级文件存在冲突或未涵盖事宜,则应依照教育部所制定的规定进行处理。
附件1:蚌埠医科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附件2【308护理综合考试大纲.pdf】
附件3【347心理学综合考试大纲.doc】
附件4【709医学检验技术综合考试大纲.doc】
附件5【707医学信息学综合考试大纲.docx】
附件6【710医学影像技术综合考试大纲.docx】
附件7【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docx】
附件8【711病理技术综合考试大纲.docx】
附件9【713健康数据科学综合考试大纲.docx】
附件10【712康复治疗技术综合考试大纲.docx】
请点击以下链接,以便查阅并下载相关附件:https://zsw.bbmc.edu.cn/info/1006/2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