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常州4月16日电 唐娟徐晨纯报道 4月16日,关于定点帮扶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动在常州召开。会议涉及“地域+领域”的组团式帮扶合作。此次会议是为了对接毕节的相关工作。民革常州市委员会、民革贵州省毕节市工作委员会、毕节地区多所职业院校、纳雍县以及常州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和公司代表齐聚一处,就职业院校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成长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促进区域间合作更加深入有效。
会上,毕节多家职业院校提出具体帮扶需求。毕节市财贸学校期待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在会计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六个领域开展合作共建,并且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共筑实训基地;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希望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提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质量,促进当地轻纺产业进步,此外还打算和常州新能源公司合作建立“产业学院”。
代表团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调研。徐晨纯摄
常州高校与相关企业迅速做出反应。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诺为师生提供技能训练辅导,并参与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工作,以此展开合作;常州部分企业的代表确认将加入“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与学校共建实践操作场所,从而促进专业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民革常州市委会主委张加林发表讲话时明确指出,常州将围绕“毕节的需求、常州的实力”,借助“三同”方式来增强支援工作的实际效果。首先在政治层面保持一致,提升责任意识;其次在资源方面加强协作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融合民革常州市企业家联谊会、志愿服务队等力量,集中力量支持乡村发展;再次在实践方面协同推进,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渠道,为毕节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利用成功案例扩大宣传效果,树立常州在特定领域开展地域性援助的良好形象。
在常州新能源企业,代表团参观调研。徐晨纯摄
民革贵州省毕节市工委专职副主委路言俊谈到,常州的职业培育资源与成功做法,对毕节解决人才不足、支援本地工业很有帮助。今后,两地将把人才培养合作作为关键,促进学科设置、实践场所合作建设、重点产业计划实施,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共同进步注入持久力量。
据了解,这次合作是民革中央“团队式支援”工作的拓展。伴随这次合作的开端,常州、毕节两地的“智慧核心”将不断贡献力量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区域合作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