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9年,该校是东莞市仅有的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自创办以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文化进步,将打造具备东莞独有优势的顶尖职业院校作为前进方向,形成了政府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学习实践生产应用紧密结合的育人方式,树立了助力学子进步、服务东莞制造的指导思想,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跨越式的成就,每三年上一个新台阶,每九年实现三级跳,从新兴高职学校跃升至全省顶尖行列,最终跻身全国一流高校的行列:2013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创建单位、2016年入选省级优质院校建设名单、2019年被纳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范畴、2025年学校成为国家"双高计划"第二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象,为广东省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树立了标杆,为东莞职业教育事业的开拓创新奠定了基础。
该校设有松山湖、大岭山、道滘三个校区,主校区坐落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整体占地七十五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五十四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学生超过一万三千人,成人教育各类学历生近四千人。学校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规划,依照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响应东莞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形成了“2+7+2”的专业集群规划,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印刷媒体技术等,并设立了54个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已建成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集群,又添七个省级一流专业集群,还拥有八个省级品牌专业,以及两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学校始终注重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持续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在培养方面获得了明显进步。成功组建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编写了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共9部,打造了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8门。自学校成立以来,已培养了超过五万名全日制学生,学生就业情况一直很好,就业比例大约在98%,在东莞本地就业的比例大约为60%,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超过95%。这些年,学子们拿到的各类比赛奖金加起来差不多有1100个,其中属于国家层面的奖励超过了100个。
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积极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发展,促进产业、教育、科技三者融合。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联合行业企业及政府部门,共建岭南园林、力嘉包装产业学院等三家省级产业学院,与华为、OPPO等顶尖公司合作培养人才,相继启动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三项、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试点三项、省级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班级三十项。学校建立了25处省级大学生校内外实践学习平台,设有5个市级优质校企合作中心,配备了234间校内训练场所和55个校内训练站点。根据高职发展智库发布的信息,学校在2025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活跃程度指数排名中位列第82位。
学校致力于增强自身人才实力,同时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着力打造具备高尚品德和精湛技能的教师团队。该校共有教职员工八百五十九名,其中专任教师七百四十一名。在这些教师中,有五百七十名是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有二百二十四名教师拥有高级职称,以及九十五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现有全国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者一名,全国(行业)技术精英六名,国家层面教师教学革新集体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一处,广东省教学(创新)集体七组,广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六处,南粤优秀教师六名、省级技术精英九名、省级专业杰出人才两名、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四名,东莞市优秀教师十二名、市级特色人才十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就表彰1次、省级教学成就表彰7次,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水平竞赛中总共赢得56次荣誉。2024年,该校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
学校依托应用科研的长处,科研水平不断进步。相继建立了两个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九个省级工程技术平台,十四个市级工程技术平台。这些年,学校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项一项,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项一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项一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项。学校负责和参与制定了二十七项国家行业标准。取得发明类专利121件,获得实用型专利398件。获得地级及以上项目批准立项432余项,具体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给予1项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批准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获得6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给予6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24项。根据高职发展智库的数据,首轮(2019-2023年)双高计划建设期间,该校收获了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国家级重要成果五项,在所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C档)建设单位中位列第五。依据神针评价,该校在2024年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榜单上,全国排名第五十七,全省排名第五。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方针,着力提供各类学习提升机会,包括学历深造和技能培训,着力建立终身学习平台,被评定为广东省内领先的学习中心,同时也是职业技能提升示范点、企业员工教育标杆以及社区学习典范。成功打造了中国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修中心、广东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研修机构、东莞乡村振兴研修中心、东莞市城市管理研修中心等众多优质培训中心。另外,还建立了1个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研修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职工教育研修中心以及5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中心。联合松山湖管理委员会建立松山湖社区学院,构建一个融合“持续学习、公益服务、创新实践、学术探索”等多元服务的社区教育网络。多年持续负责东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筑梦行动”,援助超过五千名产业人员增强知识水平。十余年间,学校总共造就了二万九千多名拥有高等学历的继续教育学员,致力于为东莞建设“技术专才核心区”,输送数量充足且素质精良的新时代产业劳动力。
学校扎根粤港澳大湾区,踊跃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外拓展成果突出。学校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28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50余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主导创建了6个国际教育协作平台,设立了5个海外教学基地,2个学科获得了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实施了2个中外合作教育及学分交换计划。大力促进中国职业教学规范全球合作与资源互通,主导制定并获海外机构应用的行业规范达12种、学科课程有8门。严格遵循“教育对接成果、学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原则,针对赴海外发展的公司开展国际人才定向招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总计招收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学员超过150人。同时运用“汉语与专业技能结合”方法,为跨国企业培训海外工作人员超过700人次。成功塑造享誉全球的职业技术教育形象,曾成为教育部“国际文化交流伙伴院校”及广东省“岭南技术英才培养基地”的遴选对象,持续三年被泰国教育部表彰为“中泰职业技艺协作卓越贡献者”,连续两年被称作“技艺教育国际互动示范单位”,在国家发展蓝图和跨国文化交流领域展现了标杆效应。
多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曾接连获得“全国大中城市社会科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教育创新优秀院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高校优秀后勤服务组织”、“世界莞商大会志愿者服务优秀集体”、“东莞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东莞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24年至2027年)”等多项表彰。
(数据截止至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