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亨莹 浙江侨联
为推广海外中餐美食文化,推动浙江菜走向世界,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加强对海外浙江籍华侨的关怀,激发海外中餐经济的活力,结合海外中餐业的发展态势和需求,浙江省侨联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第十三期海外中餐烹饪技能培训课程,旨在帮助海外中餐业者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增强海外中餐业的竞争力。
学员们满载而归,紧随浙小侨的步伐,不妨一同探寻他们的感悟与心得。
# 老师简介 #
叶杭胜老师
课程:“宋韵”菜肴制作与分享
身为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及中国烹饪大师,他在全国及省、市烹饪厨艺大赛中屡获殊荣。他创立了杭州八卦楼南宋宫廷菜肴,并首开南宋风味宴席之先河,同时发明了47道南宋名菜。在杭帮菜理念形成的初期,他深入探究了杭州菜的历史渊源——南宋宫廷菜,并取得了具有学术意义的成果。他默默耕耘,为杭帮菜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王丰老师
课程:食用菌菜肴制作技巧实战
党员,资深技术专家,我国烹饪领域的杰出大师,杭州市烹饪领域的权威大师,杭州烹饪领域的知名教师,国家级评审专家,烹饪工艺与营养学科带头人,西式烹饪工艺学科负责人。曾于2002年和2003年参与在香港和深圳举办的浙江美食节,目前担任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的理事,以及中国餐饮高级职业经理人。此外,还担任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浙江大学后勤等众多企业的顾问。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烹饪大赛金奖。
赵小红老师
课程:兰溪美食制作技巧
兰溪市餐饮协会的会长,同时也是兰溪市美食协会的执行会长。她创立了浙江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中华餐饮名店以及国家级五钻酒家——满江红大酒店。从花园酒楼到兰溪饭店,再到如今的满江红,赵小红凭借其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已成为兰溪市餐饮行业的领军人物。
大师美食集锦
学员代表:郑周文
(意大利侨眷)
叶杭胜老师的话语让我深受触动:“唯有将此菜肴与文化相结合,它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得以流传。”在杭帮菜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窥见宋韵的一角。在传承与创新宋韵美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浙菜的品牌影响力,更让杭州这座东方古都的千年辉煌得以重现。难道你不想一尝南宋美食的雅致吗?那么,来杭州吧,这里正是你的不二之选。实际上,宋代的韵味至今仍在杭州人的饮食文化中弥漫。浙江菜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根源深远。我们致力于学习和推广浙江菜,目的在于:一是延续千年浙江菜的风味,二是探索宋代美食在当代的诠释,这便意味着要持续创新,不断深挖、继承并推广浙江菜系的美馔文化。
学员代表:吴云华
(旅居国:澳大利亚)
我有幸参与了浙江省侨联举办的第十三期海外中餐烹饪技艺培训课程,深信经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对餐饮业的理解将得到显著提高。正如赵小红老师所言,精通中华美食实际上是在传递一种情感。在欣赏了叶杭胜老师制作的素火腿、蟹酿橙以及创意菜品后,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南宋的韵味,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启迪…对省侨联对海外侨胞的细致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老师无私的奉献!
学员代表:万献国
(旅居国:意大利)
在疫情笼罩之下,餐饮业遭受了巨大打击,探讨如何持续运营并推动行业发展短期厨艺培训班,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经过数日的研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首先,团结一心,共渡难关。老师指出,在这三年的疫情中,为了支持和服务抗疫一线人员,确保后勤供应,领导层亲自带头,对七大部门进行了改革,构建了责任共担的团队。其次,要适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秉持让顾客能够负担的消费理念,实行门面易入、菜品易选、口味佳、便于携带的经营策略,优化服务与流程。顾客在品尝你的菜肴的同时,也在品味你的文化、享受你的服务、感受你的主题、体验你的特色。唯有让顾客满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此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还需坚守根本。李院长和张勇老师强调,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坚定不移地维护中餐的古老工艺和传统文化,以具有特色的中餐品牌为重心,抓住技术革新和形式创新的契机,确保食材变化但风味保持不变。参加此次培训班,大家收获颇丰,体会深刻。
学员代表:赵琴霞
(旅居国:美国)
我有幸加入了第十三期海外中餐烹饪技艺培训课程。在课堂上,我聆听了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感受到了他们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匠心独运,老师们倾注心血的示范和丰富的经验分享,让在座的学员们受益良多。这激发了大家对于烹饪的热情,提升了我们对食材的重视,以及对美食的渴望。师生之间的交流既坦诚又真挚,既有深入的探讨短期厨艺培训班,也有经验的分享,更有彼此间的相互鼓励。本次培训班宛如一座加油站,学员们蓄势待发,满怀信心地踏上征程,奔赴全球各地。他们旨在展示浙江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仁慈,使浙江菜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增强其形象性、趣味性和时尚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中华美食的魅力将吸引更多海外朋友,激发他们对浙江美食、中华美食的热爱,进而推广中华美食文化。
学员代表:龚盈
(西班牙侨眷)
参观博多、观看VCR以及聆听博多董事长的介绍,让我深刻领悟到了搏多那充满波折的奋斗历程。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在企业的成长道路上,机遇与挑战总是如影随形,不进则退是市场不变的法则。然而,对于企业而言,信念的力量不容小觑。博多就有一句引人深思的企业精神——将看似平凡的领域打造成为不平凡的领域。从企业初创阶段到如今奶茶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时期,博多始终致力于扩大并增强其奶茶及相关食品产业链,同时持续拓展市场版图。博多所展现的精神,对我个人以及正处于疫情挑战中的酒店行业,都起到了极佳的示范和激励效应。我们将把这一极具挑战性的特殊历史阶段视为行业洗牌的关键转折点,借此机会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挖掘企业潜力,以期在疫情结束之后实现更优质的发展和显著进步。坚守初心,方能走到最后。
学员代表:彭胜
(旅居国:匈牙利)
叶杭胜老师,一位中国烹饪的大师,向我们讲述了其创作“宋韵”菜肴的历程。起初,他仅仅将“宋韵”菜视为酒店推出的仿古菜品。然而,“宋韵文化”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灵感,促使他成功研发出47道南宋时期的著名菜肴。叶老师现场向我们展示了诸如“素火腿”、“蟹酿橙”以及“辣鱼羹”等各式菜肴。他不仅结合了在欧洲交流的丰富经验,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蟹酿橙”这一适合欧洲市场口味的菜品,还与学员们深入探讨了在选材和保存方面的诸多细节。此外,他还提出了“在传承中不忘创新”、“烹饪技艺需触类旁通”以及“无论何种方式,美味才是烹饪的根本”等观点。
在王丰老师的课堂上,我深刻体会到了食用菌在烹饪中的应用之广和制作技艺的丰富多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思维,从菜肴的成品形态、预制化制作、网络宣传推广,到网络销售等多个维度,构建一种新型的餐饮经营模式。同时,我们还大胆尝试了运用国外香料、调料和器皿,尝试将中式菜肴西化,以创造出符合欧洲人口味的中餐。经过两位老师的授课,我对厨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仅负责制作出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更是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的重要推动者。
学员代表:徐友义
(旅居国:意大利)
叶老师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他对南宋宫廷菜传统的坚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获颇丰。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每一堂培训课程,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以此来传承和发扬中华烹饪文化的悠久历史。
学员代表:吴梦莹
(旅居国:意大利)
一方水土滋养了一方人,浙菜汇聚了山川湖海的精华,而各地市的风味小吃更是浙江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赵小红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与趣味,她向我们展示了肉圆、肉沉子、凉拌水粉干、豆腐丸子等兰溪特色小吃的制作技艺,同学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也领略了每道点心背后丰富的人文故事。这便是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学员代表:张育军
(旅居国:柬埔寨)
我有幸观摩了王丰老师现场演示的菌菇类食材烹饪技巧,并聆听了他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讲解。王丰老师曾担任浙江省之江饭店宴会部的厨师长,在健康药膳和餐饮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他强调,烹饪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艺术,需要在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注重灵活变通和创新,确保菜肴既有风味又能够入味。我们应当坚持推陈出新的理念,致力于浙江菜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供稿|王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