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市,5月8日,保定市在河北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公开招募了500名大学生担任农业职业经理人。此举旨在借助高素质人才的力量,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力求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招聘活动主要针对食品加工、园艺技术、畜牧养殖这三大现代农业的核心领域,广泛招募来自全国各农业类高等院校和非农业类院校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相应学士学位的毕业生群体,包括应届毕业生以及那些在两年择业期内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入选者将全面介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据其不同级别,可享受到相应的住房补贴和租赁补贴。此外,他们还将获得国有企业招聘、创业扶持、职称评定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专项政策支持。
保定市近期致力于农业领域的全面发展与农业专业人才的培育,积极进行创新实践,陆续实施了“博士农场”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的评定以及农业科技特派员的选拔等一系列举措。保定市委组织部副部以及市委人才办负责人高志虎指出,尤其是自2023年起,保定市开始面向全国广泛招募农业领域的大学毕业生担任职业经理人,这标志着青春力量与农业事业的深度融合。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600名农业专业学生纷纷加入保定保定职业技术学校,担任这一职位,使得全市的农业人才队伍得到了显著扩充。
保定作为京津冀地区关键的农产品供应地,坐拥773万亩的耕地,其粮食年产量始终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到了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已攀升至827亿元。此外,全市共建立了152家博士农场,并设立了100家农业创新驿站。成功引进并培育了823个新型品种,制定了194项技术规范,打造了100多个农业品牌保定职业技术学校,促进了15万户农户的发展,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面突破。
保定在现代化农业的转型之路上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至2024年,该市已打造出153.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的规模基地数量超过300个,而净菜产品进入北京的产值更是占据了全省总量的41.3%。科技创新引领成效斐然,夏玉米在望都示范田的收获单产高达969公斤,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北部的最高单产记录;河北涿州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设有3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156家省级创新平台,并已成功实施省部级及以上科技项目共计418项。
保定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领导曹坤表示,全市共组织了11277人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队伍已初步构建。他们通过全面培养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目前,已有817名农业科技特派员、1104名乡村振兴技术指导员以及5380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深入乡村一线,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王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