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民歌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项目,属于滁州南谯地区的传统音乐珍品,蕴含着当地的革命历史和劳动者的深厚情感。9 月 29 日下午,“金玉滁菊杯” 首届南谯民歌大赛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该赛事由这所院校与南谯区文旅局、滁州市金玉滁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该校的人事组织部门、宣传与统战部门、基础教学部门以及团委共同提供支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市文旅局、南谯区委宣传部等机构的负责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竞赛邀请了全区各镇街以及高校的23支队伍参与角逐,竞赛中设立了最高荣誉奖1名、次高荣誉奖2名、以及三等奖3名。在一场十分激烈的竞争中,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美育教师张菡喆,最终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一赛事是该机构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的一项关键行动。通过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机制,教师和学生与民间艺人共同参与,运用“歌曲+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手段对古老民谣进行创新诠释,既延续了本真的乡土特色,又注入了活跃的年轻元素。在此期间,师生们同台竞技,均获得了荣誉。基础部美育教研室教师张菡喆的作品《幸福生活奋斗来》获得了最高奖项,学生李婉云的作品《罗师长来到红山洼》则获得了三等奖。之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许多竞赛中取得过优异表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原创戏剧《龙潭讲学》在省级赛事中荣膺头奖,教师张菡喆凭借作品《罗师长来到红山洼》赢得了滁州市第十三届“民生杯”最高荣誉,这些成就既反映了学校建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思想教育体系的实践成果,也展现了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效果,同时证明了美育教学“探索—构思—呈现—点评”完整教育路径的有效性,有力地突出了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育工作方面的扎实基础和旺盛发展势头。
这一届竞赛是学校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与地方政府将共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开创"非遗教育"与"艺术培养"相结合的新模式。要让南谯民歌从乡村传到校园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站,从老传统变为新风尚,为学校"双高校"发展及艺术教育水平提升提供文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