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翻译硕士英语
(1)大纲。
①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即MTI的入学考试科目,此考试旨在检测考生是否拥有参与MTI学习所需的外语能力。
②性质及范围。
这种测试旨在衡量考生在语言方面的单项和整体水平,参照特定标准进行评估。测试内容涵盖MTI考生需要掌握的外语词汇积累、语法理解,以及外语阅读和写作等实践能力。
③基本要求。
语言能力很强,词汇量达到一万,其中积极词汇掌握六千以上,以英语为例,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常见词汇及其典型组合。
b.能熟练掌握正确的外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c.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外语写作能力。
(2)考试解析。
基础英语包含三项内容,分别是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英语写作,这三项分别占30分、40分和30分。词汇语法这一项考察方式多变,题目种类丰富,通常以选择题为主,同时也有难度较高的改错题,这类题目的难度可以与英语专业八级试题相媲美。所以,考生在准备考试时,需要大量记忆单词,然后通过做大量的单词语法练习题和专八系列的改错题来加深理解,并不断总结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部分,常规的选择题难度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偶尔也会设置类似GRE难度的理解题目,至于其他非传统的题型,例如释义和回答问题等,不仅测试阅读和领悟能力,还涉及考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日常练习阅读理解时,测试者需要刻意提升自己的表达本领,确保意思能够清晰传达。
英语写作部分要求较高,接近专业八级水准,不过部分院校可能为强调现实意义,会选用一些社会热点作为考题题材。考生应当注重日常训练,勤于动笔,广泛涉猎,深入分析,积极反思,切记不可只顾完成篇数,而忽略每一篇的写作水准。
(3)参考书目。
姜桂华的著作《中式英语之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是一部关于中式英语问题的分析性作品。
②张汉熙.高级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蒋显璟的著作《英美散文选读》,由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在北京发行。
谭载喜撰写了西方翻译发展历程的概述,该书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1997年出版发行,具体地点在北京。
陈福康撰写了《中国译学理论史稿》,该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在上海出版发行。
刘宓庆撰写了《文体与翻译》一书,该书由北京的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1998年出版发行。
⑦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叶子南撰写了《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于2001年。
2.英语翻译基础
(1)大纲。
①考试目的。
英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主要目的是检测考生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看其是否具备进入MIT学习阶段的能力。
②性质范围。
这项测验旨在衡量受试者是否掌握基本翻译本领,属于参照性水平测试。测试内容涵盖MTI入学时所需的外语词汇积累、语法认知,以及英汉语言转换的基本操作能力。
③基本要求。
a.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b.具备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c.具备较强的英汉/汉英转换能力。
(2)考试解析。
翻译的基础知识,又可称作翻译的操作技能,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词汇的转换以及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翻译。
词语翻译部分出题方向因校而异。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MTI考试中,这部分考题的词汇翻译多为翻译理论术语,北京外国语大学则更侧重于考察时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词汇。所以,考生在准备时,必须仔细分析目标院校的过去考试题目,明确考试的考察方向,判断词汇翻译是与中华文化相关,还是与政治经济相关,这样才能进行更有目的性的复习。
英汉互译方面,没有简便的途径,也没有快速掌握的方法。在150分的考试里,英汉互译占100分,其中包括1到2篇英译汉和1到2篇汉译英。这部分分数比例很高。此外,可选材料范围很广,考生很难判断翻译内容属于散文、时事还是经贸、外交等类别,这就需要考生有很强的翻译能力。
(3)参考书目。
庄绎传所著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发行,该书在北京地区发行。
李长栓撰写了关于非文学翻译的著作翻译考试大纲,该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9年在北京出版发行。
冯庆华所著《实用翻译教程》翻译考试大纲,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于上海。
叶子南的著作《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于2001年。
陈宏薇编写了《新编汉英翻译教程》这本书,它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在上海出版发行。
王恩冕所著的《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由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该书在北京发行。
⑦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⑧连淑能.英译汉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季春编撰的《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发行,该书主要讲解翻译的实用方法与技巧。
冯庆华所著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于2008年。
3.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
(1)大纲。
①考试目的。
此次测试是针对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选拔的基础能力考核,旨在评估考生是否达到MTI学习所需的汉语程度。
②性质范围。
本次测验旨在评估考生的综合常识储备及中文写作能力,属于相对参照性质的检测活动。测试内容涵盖本指导方针所界定的各类常识领域以及中文写作技能的表现情况。
③基本要求。
拥有相当数量的国内外文化知识,同时了解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b.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基本功。
c.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2)考试解析。
一些学生之所以犹豫是否参加翻译硕士考试,是由于忧虑综合知识考察范围过于宽泛,不清楚怎样准备。确实,按照翻译硕士考试大纲的说明,综合知识包含中国与外国文化、文学、政治、宗教、经济、法律、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材料零散且数量庞大。不过,考生基本上无需过分忧虑。因为五十分的综合知识主要采取单项选择和术语阐释两种题型进行考核。所以,备考时学子无需死守各类常识的“泛”,须采取“精准”策略,比如,集中研习部分科目,诸如华夏文明、英美国情等,借此压缩学习范畴,增强学习成效。
部分学生因为就读英语系,所以特别害怕在汉语文写作环节表现不佳。面对这种情况,考生无需过分忧虑。汉语文写作包含一篇大作文和一篇小作文,考生需要做的是把握汉语文写作的要点,经常进行练习。特别是简短的文章,也就是事务性文书,有既定的格式和法则可以遵循,在资深导师的引导下反复实践、修正,不断追求完善,力求各项要求都符合规范即可。
(3)参考书目。
卢晓江的著作《自然科学史十二讲》由北京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发行。
叶朗的著作《中国文化读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8年在北京出版发行,该书旨在向读者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
杨月蓉撰写了《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一书,该著作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在重庆出版发行。
④白延庆.公文写作.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
(4)心理准备。
①坚决果断,早作决定,决定后就全身心投入复习中。
②一定要有计划并遵循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与时间竞速,瞄准关键点、关键处、核心内容,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