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后反思的角度分析,挑选2月14日提前举办大范围试映的《西游记女儿国》,虽然采取了高风险策略,却也是一计高明之策。毕竟影片水准有限,在高手如林的春节市场竞争中,能够尽早收获一些票房,勉强算是给投资者一个交代。假期余威渐渐消散,影院放映场次急速下滑,现在不足十分之一;根据卖座情况分析,要再现《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十亿票房的辉煌,前景相当黯淡;豆瓣网上的评分勉强达到四点七分,也不能用恶意攻击来解释——电影并非特别糟糕,只是内容过于沉闷,观众观看时容易感到疲倦。
《西游记女儿国》海报
说实话,《西游记女儿国》的视觉制作水平,比《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更上一层楼。但是拍电影并非比拼谁的技术更先进,也不是玩网络游戏,仅仅依靠技术上的提升,还不足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西游记女儿国》的窘境,并非因为技艺上的力不能及,而是审美取向的粗鄙低级,西式元素融入本土,却未能成功融合,最终变得既非西方也非东方,像个拼凑起来却毫无用处的怪胎。
电影对原著进行了彻底的改动,仅保留了核心角色之间的联系,整体情节几乎重新构建。实际上,观众对原著了解有限,他们对故事的认知,大多源于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演绎,同时又被流传甚广的《女儿情》歌曲进一步加深和固定。这部影片未能完全摆脱86版《西游记》的成功套路,在剧本创作上打算继续以爱情故事为主线,然而终究不愿沦为模仿偶像剧的拙劣之作,虽然故事内容进行了创新,期望达到的是青春活力与纯真无邪,实际呈现的却是幼稚可笑。
影视作品的服装道具设计,依然延续着《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那种将西方魔幻元素强行融入中国神话神佛画面的“拼凑”手法。虽然《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有巩俐担当主演,其戏服不断更换,足以让时装设计师和服装爱好者眼花缭乱;但《西游记女儿国》里的服装设计就相形见绌,毫无令人眼前一亮之处。女儿国国王赵丽颖所穿的骑猎装和弓箭手装,都是模仿西洋仕女郊游时的装扮;国师梁咏琪扮演的角色的妆容,也和《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桃皇后相似;众多平民女子在山林中洗浴玩耍的景象,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盘丝洞蜘蛛精”的情节,不过光影处理和画面布局依然是西方风格,人物仿佛直接从普桑描绘的古希腊密林油画里走出来,像是达芙妮和她的同伴。
赵丽颖饰演女儿国国王
梁咏琪饰演女儿国国师
《西游记女儿国》剧照
普桑绘《阿波罗与达芙妮》,现藏卢浮宫
影片在造型和服装方面存在不足,容易让观众感到不适,情节上的玩笑十分草率,反而加剧了观众的烦躁情绪,特效打造的几个动作场面,仅仅是为了让新演员展示其不足的表现力,众人前往禁地与龙虾激战的那段剧情,既乏味又低俗。让帛书显灵开口,实在趣味低级,与《封神传奇》中话多的绿仙草如出一辙——就连配音都相似得令人反感。
这部影片侧重青春偶像风格,主演们年纪轻轻却难以掌控场面,内容仅限于谈情说爱,缺乏宏伟的才智展现。唐僧和国王初次相遇的场景,情节设计似乎参考了《神奇女侠》,但整体规模显得更为狭隘。盖尔·加朵饰演的戴安娜之所以显得没有心机,是因为她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够熟悉。《西游记女儿国》里的那位君主,完全是小清新剧作中那种天真无邪的角色形象。国王所有事务都依照“国师妈妈”的指示行动,他实际上如同尚未登基的木偶——即便是一些亲近的女卫兵,也显得心神不定,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年轻女性。不论是在故事原本还是1986年的影视作品里,女儿国 monarch 都是一位颇具权谋的政客,绝非只有表面功夫。《西游记女儿国》中,唐僧和国王以及平民们的形象变得平凡,他们之间萌生的爱恋,既无视了君主的地位与财富,也违背了宗教的戒条与规矩,根本不存在思想层面的真正共鸣,这种突如其来的情感,本质上源于对对方外貌的倾心。
小说中女儿国部分,情节分为三个章节,第五十三回讲述师徒误饮子母河水导致怀孕及分娩,第五十四回讲述女儿国招亲与逃亲事件,第五十五回以昴日星官降服蝎子精作为故事收尾。电影则删去了这个色彩鲜明的角色,并将唐僧与国王的相遇提前,目的是为两人的情感铺垫留出余地。唐僧之所以会对国王产生爱慕,是因为被其外貌所吸引,因此创作者也就没有用妖艳的蝎子精来试探唐僧的定力与心志,张爱玲和李碧华这类级别的作家确实非常少见白玫瑰和红玫瑰在佟振保看来,青蛇和白蛇在许仙眼中,普通人面对“齐人之福”时,既有拒绝又想接受,既想伸手又怕麻烦,这种心理活动非常精细又复杂,显然不是只会写标准化作品的商业编剧能构思出来的——就算能构思出来,也无法拍摄出来。
原著中孙悟空同如意真仙的较量场面,改成了师徒们在禁地合围小龙虾的戏码,双方角色不再处于对立状态,新编的情节,借鉴了东北地方戏曲的表演手法,并融入了九十年代香港搞笑影片里常见的性别调换桥段,如意真仙落泪的情景,同《东成西就》里段王爷(梁家辉扮演)寻找“真心人”的桥段颇为相似。潘斌龙像大鹏、岳云鹏那样,也面临被频繁使用的情形,仅2017年就参演了《妖铃铃》、《解忧杂货店》、《奇门遁甲》、《这就是命》、《反转人生》、《欢乐喜剧人》等多项影片,演员根本无暇雕琢角色,只是反复使用成名时的表演套路,看久了难免觉得单调。
电影在价值观念上模糊不清,实际上是时代现实的反映。如意真仙的一个情节中,创作团队想要面对人工流产的议题,然而表现得很混乱。胎儿是否应当被当作拥有生命权利的独立存在,是西方国家每逢选举时必定引发激烈讨论的核心话题。《西游记》的原始版本和86年播出的电视剧里,唐僧的怀孕生产过程都用轻松的笔调一带而过,把怀孕和胃部不适混为一谈。《西游记女儿国》对佛教不杀生的理解很肤浅。如意真仙为未出生的胎儿祈求来世,祭坛上点满白蜡烛,这也是基督教的做法——中国老百姓通常烧香祭拜纸钱放放焰口,寺庙里也多是供奉莲花灯和海灯。孙悟空替师父赎罪,喝药出生,在故事里主要为了让唐僧产生心理阴影,从而引出他和女儿国女王的感情发展,那首“世间怎会有两全之策,既不辜负佛陀也不负你”的歌,其实也是为了表达些儿女情长而勉强找来的烦恼,显得特别做作。
《西游记女儿国》剧照
那个虚构的女儿国度,极力追求所谓的“人种”,既是源于本能的欲望,也是应对人口凋零的应急之举。电影《西游记女儿国》把对女性的排斥改成了对男性的排斥,让那个国度把男性看作是可怕的敌人,表面上看像是讽刺了“女人可怕”的陈旧观念,但实际上依然无法做到对男女关系做到公正相待。影片以国师与忘川河神的情感纠葛作为次要情节,却毫无动人之处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反而使现代观众感到不寒而栗。
国师同河神的隔阂,并非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与神不同道”或“人与鬼相隔”,纯粹是因为国师承担了老国王的嘱托,专心培育小皇帝。国师的面容十分怪异,使观众误认他是反面角色,这是编剧别出心裁的误导手法。国师态度严厉,这种权威作风,其实是编剧无意识的流露,仿佛职业女性——就算以家庭主妇为身份——一旦投身工作,就必须放弃情感并失去自我。当代观众很难认同所谓的“牺牲个人为集体”,只会觉得国师缺乏同情心。至于电影选林志玲扮演河神,她拥有阴柔的面容,却长着阳刚的身体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种雌雄同体的设定,其实还是延续了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例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金枝玉叶》等在性别议题上那种游走在边缘的手法。
林志玲饰演忘川河神
河神心生怨恨,引发水灾,惩罚清白百姓的行为确实令人谴责,然而也让人感到怜悯。影片将此作为动作戏的顶点,不过除了检验视觉特效师的造型功底,并不扣人心弦。画面的呈现仿佛借鉴了迪士尼动画《海洋奇缘》里莫阿娜对抗熔岩魔头的场景,尽管一方是冰,一方是火。
影片借洪水设为“悟道契机”,迫使面临私情与取经使命难以抉择的唐僧做出抉择,却依然不见其佛门弟子应有的智慧光芒,唐僧立誓“普渡众生”,如同《青蛇》中许仙惧怕水漫金山白素贞一般,是常人面对重大灾难无法承受之重的本能回避,毫无得道高人的气度,用佛祖神通压制河神,也是创作者敷衍了事的强行降神之举。在整个“降魔”事件里,国师没有出现,这同样是因为大家长思想在作怪,这种思想把家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婚姻重要得多,只是观众不容易看出来而已。
看客若不先入为主地觉得贺岁片都是只为赚钱的粗制滥造品,应当能够承认《西游记女儿国》尽管一般,却并非完全没有创新求变的用心。只是这出立场模糊不清的市井戏码,既无法取悦怀念旧日时光的老戏迷,也无法满足追求新鲜感的新观众。《西游记女儿国》和连锁店推出的春节盛宴组合,表面看五彩缤纷,实际上除了填饱肚子,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余地。至于剧情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和矛盾,除了责怪编剧能力不足,背后隐藏的普遍性思维惰性,或许才更值得文化工作者们警醒和注意。